建筑企业资质作为介入市场“通行证”,及时筛出不合格企业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推进手段。经过资质街小编统计,2017年前三季度,共有65家企业被住建部实名通报。
2017年8月:住建部通报2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7月:住建部通报8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6月:住建部通报27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5月:住建部通报9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4月:住建部通报9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2月:住建部通报7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2017年1月:住建部通报3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存在业绩弄虚作假行为;
住建部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实名通报,资质申请也被拒绝,并将其不良行为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予以公布。并从通报印发之日起1年内不受理下述企业该项行政许可申请。
住建部2017年前三季度通报名单
一、为什么建筑企业在申请资质时,都在业绩材料上弄虚作假呢?
在2016年10月,住建部发布《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》,通知明确,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,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等的指标考核。取消注册建造师等人员的指标考核后,工程业绩就成为资质标准三项硬性指标中(企业资产、技术负责人、工程业绩)份量较重的一项。
另外,通知还明确:“对申请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、一级资质的企业,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,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”。所以这也导致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资质,不惜去弄虚作假搞一些虚假业绩材料。
二、针对业绩造假现象住建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?
为做好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查工作,去年10月,住建部还发布了《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业绩核查的通知》,对2016年11月1日前申请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、一级资质的企业开展业绩核查。(详情链接:《住建部重拳清资质,一大波建筑同仁哭晕在厕所》)。
2016年12月30日,住建部市场监管司印发了《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业绩核查工作的补充通知》,增加了对外省企业(含央企)在本地区申报的业绩核查。核查内容:申报项目是否真实;填报的开竣工时间、中标价及主要技术指标是否与实际一致。
同时,《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》明确提出,以后将重点考核企业信誉和业绩等指标。
三、在企业业绩中,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呢?
资质街根据近2年住建部公布的案例,将业绩审查的“雷区”总结如下:
1、不能认定为企业业绩的工程
2、设计、图纸问题
3、合同、文件问题
4、项目负责人问题
5、人员、设备问题